东莞电视台法庭内外栏目报道我院“1+2+3”诉调对接家事纠纷解决新模式
2022年7月11日,东莞电视台《法庭内外》栏目播出了一期专题节目《春风化雨解纷争》,对我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1+2+3”诉调对接家事纠纷解决新模式进行了报道。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老百姓的法治意识也在不断提升,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工作生活中发生的矛盾纠纷已是司空见惯了,随着案件的增长,如何及时和有效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如何有效提高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是现今一道难题,东莞法院早在2018年开始探索建立 “1+2+3”诉调对接工作机制,通过强化专职调解、律师调解和特邀调解三大调解队伍,打造全方位、立体化、一站式的多元解纷体系,切实从源头上减少民商事案件的诉讼增量。
张先生和王女士2005年登记结婚,2010年育有一女,在17年的夫妻生活中,两人一直矛盾不断,最后彼此及其家人之间已无法正常沟通,张先生认为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于是就向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诉讼期间,双方当事人也曾在律师的主导下进行了几次协商,始终未果,于是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就将案件转交给了长安镇白玉兰家事人民调解委员会琳姐姐调解工作室。
杨琳决定以王女士为突破口,先积极做女方的思想工作。在杨琳的循循善诱之下,女方接纳了杨琳的建议,向男方表达了歉意,希望原告能够给她一个机会。无奈原告张先生仍然坚持离婚,并坚持自己的诉求。经过杨琳五个多小时的调解,虽然双方没能重归于好,但是也都消除了彼此的敌意,双方最终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长安镇白玉兰家事人民调解委员会琳姐姐调解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3月9日,作为全市第一个家事领域行业性专业性个人调解工作室,目前有调解员5名。杨琳作为长安镇妇联副主席,长期从事家事纠纷调解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同时也是法律硕士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从2012年开始就担任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特聘调解员。
除了接受法院指派的诉前调解案件之外,琳姐姐调解工作室还会定期走进社区街头开展普法教育。琳姐姐已调解了近500宗家事纠纷,调解成功率达80%。为了减少家庭矛盾,工作室还遵循“以小家之美,促社风文明”的工作理念,全力打造家庭心理营养补给计划、扬帆计划、启航计划和摆渡计划,包括讲座、父母线上训练营、青少年训练营、亲子游戏等活动,2021年共开展线上线下课程125场次。
因为成绩突出,琳姐姐调解工作室获评2021年度东莞市调解工作先进个人调解室,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广东省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示范点。而为了推广先进经验,工作室还创建了长安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家事调解技能孵化基地,开设法律和心理学的培训课程。
近年来,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大力推动诉调对接“1+2+3”机制建设,琳姐姐调解工作室正是特邀调解组织之一。据了解,该院目前共签约特邀调解组织62家,包括有16家行业性调解组织,聘任兼职特邀调解员270名。为了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还聘任了港籍具有两地执业资格的调解员5名,专门调解涉港民商事纠纷。
为了解决异地调解,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下对线下调解带来的诸多不便,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还积极拓展线上平台,为当事双方调解提供便利。2021年,该院在线委托、委派调解案件数量占100% ,全年通过在线平台调解成功率达50.84%,在最高院诉讼服务评价体系中,在线平台获得满分。
在“诉源治理 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中,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落实基层“双报到”活动,切实了解并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目前,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立案庭共有党员19名,接近部门人数45%,该党支部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等活动,以党建促队建,以党员带动其他同事,整个部门的精神状态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
上一篇
-
下一篇